2013年3月21日 星期四

紅高粱家族

書名:紅高粱家族
作者:莫言
出版:洪範書店
年份:2012

莫言寫於八十年代的作品《紅高粱家族》以他家鄉山東省高密縣為背景,故事虛構,場景卻描寫得真實,尤其以當地特產「高粱」為標誌,增加了故事的感染力。從故事開始以紅高粱為背景,帶出高粱與生活的關係,也轉達了人類在艱苦歲月裡的生命力,然而高粱到了書末的位置,作者已差不多把高粱比喻為生活的意義,其至是生命的圖騰。

全書分五章:「紅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殯、奇死」。各有主題地連貫出上世紀初動盪社會下的歷史。故事從一九三九年抗戰時期開始至七十年代「文化大革命」結束而完結。其間數十年國內各種狀況都成為這故事的背景:日本侵略中國、地方土匪與軍閥、國共合作、舊社會封建家族問題等等。作者以書中的「我」敘述有關他家族內相關人物的故事,再藉故事人物的不同遭遇,探討人性在亂世中的基本問題。

可能八十年代國內對文學創作的控制較為嚴謹,所以完書於一九八六年的《紅高粱家族》寫作手法用上了各類的隱喻、反諷,不少篇幅就以高粱的植物性和狗的動物性,喻意人類在不同環境下的性格,亦帶出當時社會的政治混亂、封建制度腐敗、司法不公、地方官無能等等問題。雖舊事已過,但今日重讀此書,反思目前社會光景,所謂「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裡斜陽暮。」本書內容除了為讀者提供了思想空間,也增加了文本玩味之處。

莫言以其家鄉背景創作,內容卻又荒謬得真實,甚至可視為一部錯體的正史或超越時空的地方誌。很喜歡其中的描述:「高密東北鄉無疑是地球上最美麗最醜惡、最超俗最世俗、最聖潔最齷齪、最英雄好漢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愛的地方。」如果把這段文字內的「高密東北鄉」換作「香港」,感覺也有趣吧。

都說世事難料,莫言於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可能他肆意的修辭及飄逸的文字風格,展示出馳騁於黃土地的感覺是引人入勝之處。張藝謀的《紅高粱》電影主要是根據「紅高粱、高粱酒」這兩章創作劇本,如果想看一次完整故事,這書還是值得一讀。

2013年3月15日 星期五

香港遺民論

書名:香港遺民論
作者:陳雲
出版:次文化堂
年份:2013

華夏文化源遠流長,文字演進以形、聲、意、像為基礎。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學說,指漢字成形基於「像形、指事、形聲、會意、轉注、假借」等準則。班固《漢書藝文志》明言此乃漢字之本,亦為華夏文化之根基。所以自甲骨文、金文以降,篆、棣、楷、草、行均以此為本,展現華夏文化之美態。

然而上世紀經歷政局動盪之後,中國文字歷史亦為之改寫,近代文字之缺失,亦反映文化失傳,令人痛心之事也。與傳統漢字比較,簡體之愛者(爱)無心;相親(亲)不見;欲聽(听)無耳;廠內(厂)掏光;小貓(猫)屬狗;義氣(义)無我;話說(说)無言;開啟(开)無門;採摘(采)無手;蕭條(肖)不分……。述說至此頓感實為彆(别)扭之事也。(註:括號內為近代中文簡體字)

本港學者陳雲學貫中西,近著《香港遺民論》旁徵博引探討國內各種問題之因果。所謂「中港差異」之源起與背景,歸根究底乃兩地文化之同途殊歸,單看文字型體已反映社會歷史與人文理念之差異,最終兩地以大不同之價值觀並存於世,各種社會問題由此而起。

憂國憂民從來都是知識份子之風骨氣節,陳雲以其獨特文學體裁道出香港華人社會,不少傳統其實為承傳華夏文化之道統。於兩地矛盾日益明顯之際,思考如何突破困局之時,應考慮復興華夏文化。而發展中華文明之路,探究祖國長治久安之法,香港以其中華文化本位而言實責無旁貸。

本書以中國歷代政治體制為藍本開始,探討國家走向共和與香港成為立憲城邦之未來。文章立論精闢發人深省,對有興趣於政治文化或文化政治的讀者而言,此書是上乘之選。書末附錄「香港古史年表──遠古至西元一八四二年」讀來趣味盎然,是了解「香港人」身份的好材料。如果還在糾纏於「中國人」或「香港人」這類問題,花點時間看看陳雲《香港遺民論》應該會有不少啟發。

2013年3月9日 星期六

搭車去柏林

書名:搭車去柏林
作者:劉暢
出版:花千樹
年份:2012

由開始至終結,生命就是一趟旅程。有人精彩出發,失望告終;亦有人淡然開始,卻走過精彩的旅程。如果探討生命意義是太高深,述說日常生活又太平凡,那麼兩個年青人的旅遊故事,從北京開始一路以八十多次搭便車方式,超過一萬六千多公里,經過十三個國家,最後到達德國柏林。期間經歷可說發人深省,令人反思生活態度,活著的意義。

本書作者是劉暢,但故事主人公應該是谷岳,他是這旅程的發起人,這本書可說是因他而起。開始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已考慮不會寫太多關於內容,因為當我閱畢這本書後,感覺這故事從開始到結尾,以及其中過程,往往都有一些出人意表的情節,所以還是留一點空間讓有興趣的讀者享受這趟旅程的樂趣吧。

話說回頭,還是要簡介一些關於兩位旅人的背景。作者劉暢是北京一位非常熱衷於攝錄文化的電影工作者,九十年代留學美國回國後,一直從事拍攝紀錄片工作。曾被Discovery Channel評為亞洲新銳導演,他的作品《勇闖天涯》紀錄了雅魯藏布江無人區、長江源頭各拉丹冬雪山,以至拉薩國境線人文風景等等,實在精彩。他與Discovery Channel合作的《Forever Beijing》更獲得「亞洲電視網最佳紀錄片獎」,所以如果說這書的內容敘述是投射出非一般旅遊書的電影感亦非過份吧。

書本內的簡介是這樣形容谷岳:「1980年生於北京。十一歲移居美國。2003年辭去工作,賣掉所有家當,從西雅圖出發到世界各地流浪。帶著一個背包、三部相機和一張單程機票,試圖離開喧囂和既定的生活,尋找生命中的真實和美麗。花了兩年零一個星期,走了十八個國家,最終回到出生地──北京。」閱後汗顏。

生命意義可說因人而異,而關於旅遊意義,市井書呆如我應該還沒了解太多,但書末一篇「寫在最後」平實地反映作者的內心世界,關於生活、旅遊、價值觀......讀來令人動容。

如果你認為旅遊是等如「享受嘆世界」,這書肯定不是你那杯茶。但如果想了解多一點北京年青人對生活的想法;認識如何享受東西文化的差異;旅遊文化可以是怎樣一回事,除了欣賞沿途風光,更可以欣賞沿途的人文風景才是正道。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You Tube」看看劉暢拍的一些片段:http://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B6402000EAE837B3

如果相信「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這書可以是生命裡的一次轉捩點。

2013年3月1日 星期五

裸命

書名:裸命
作者:陳冠中
出版:天地圖書
年份:2013

現居北京的陳冠中最新小說,以一位藏族青年「強巴」與一對漢人母女的關係,勾劃出一連串故事。背景是遊走於西藏拉薩與北京之間。而不同場景,就藉著強巴第一身經歷,說著不同故事。

從強巴與富商梅姐的不倫之戀,然後是梅姐女兒貝貝的出現,以及其他人物的穿插,交織出不同主題。全書由三部份組成:「肉團、芻狗、異域」。帶出國內不少社會問題,例如貪腐、動物保護、甚至維權等等。讀過這本書可以對國內社會狀況多一點了解,但如果對國情缺乏認識,則可能會讀得不明不白。畢竟陳冠中移居北京生活十多年,對國內社會了解理應已非一般,要讀通他的文理,讀者也應該對中國近況有一定的認知,否則可能只會覺得這是一本情慾小說吧了。

故事從拉薩開始,以藏族青年為主角,帶出漢、藏兩人之間的三角關係,藉兩性關係隱喻敏感的西藏問題,是陳冠中一次大膽的「擦邊球」寫作。然後又以北京為主場景,述說種種社會現象,各種含意的編排,值得把這書一讀再讀。雖說這是一本虛構小說,一些細節的處理卻又非常真實。例如強巴從拉薩出走到北京的一段情節,其中對不同景點的描述,可能因為我曾經到過西藏的原故,覺得作者亦應該是親身走過這一段路,否則很難寫得如此貼切。其他描寫人性的內容,亦荒謬得非常真實,是可悲還是可笑,見仁見智之事了。

在書局看到《裸命》的封面,聯想起「裸命」(Bare Life)一詞應該是古代希臘政治用語,意指一些人在沒有公民權及人權時的生活狀況;也有一些神話以此描述生命為原罪的載體。作者以此為書名,相信是有他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