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是馬拉拉
作者:馬拉拉‧優薩福扎伊、克莉絲汀娜‧拉姆
出版:愛米粒出版
年份:2013年
究竟是我們改變了世界,還是世界改變了我們。人類內心深處是如孟子所說善本善,還是如荀子所言性本惡。或是有一/九、二/八、三/七……的比例分別,又或其實從來都是遊走於兩極之間度過一生。
這本《我是馬拉拉》讓我看到了人性的光輝,也看到了人性的黑暗。本書由兩位作者合著:馬拉拉‧優薩福扎伊(Malala Yousafzai)、克莉絲汀娜‧拉姆(Christina Lamb)。從親身的記述到旁觀的描述,從兩位作者的背景可以看到一個國度的悲哀,或者也是一個世代的悲哀。
馬拉拉於1997年在巴基斯坦出生,父親是一位思想開明的校長,致力於兒童不分男女都應該得到平等的教育機會,也曾經因此而受到恐嚇。自小受家庭教育影響,令馬拉拉明白教育的重要,十一歲便開始以筆名高爾‧瑪凱(Gul Makai)在英國廣播公司BBC網站發表網誌,內容是關於她生活的地方在塔利班組織控制下,女孩子被阻止接受教育的生活情況。
為女孩子爭取教育機會的同時,也暴露了在塔利班控制下的生活,導致她在2012年10月9日,在回家途中的校車上遭受到槍手襲擊,向頭部近距離開槍射擊,生命一度危殆,最後可說奇蹟生還,並且康復後更勇敢地繼續這場爭取女孩子應該接受教育的運動。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形容馬拉拉被槍擊事件是「非常惡劣且懦弱的行為」。本書就是關於這場運動的前因後果。
另一位作者克莉絲汀娜,是一位資深的女性戰地記者,從1987年報導巴基斯坦與阿富汗戰爭消息開始以敢言見稱,精湛的戰地紀錄令她得到不少獎項,包括五次獲得英國年度外派記者獎,以及專為戰地記者而設的「普利巴優‧卡爾瓦多斯獎」(Prix Bayeux-Calvados des Correspondants de Guerre)等等。本書內容記錄了馬拉拉真摰的分享,再加上克莉絲汀娜專業的報導,讓讀者可以清晰地了解一個我們陌生的國度,也讓我們更了解對「人權」究竟有多少了解。
後記:分享。
在全球一體化資訊科技高速發展下,「天涯若比鄰」成為了虛擬世界的口號,但在現實世界,我們對世事有多少了解。現時全球大約有五千七百萬名適齡兒童沒有機會上學,其中大約三千兩百萬名是女孩。若再考慮其他在天災人禍下生活的兒童境況,實在令人黯然。孟子說「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超過二千年,但其實我們是否真的明白意思。
最近我有幸成為「救助兒童會」(Save the Children)的捐款人,向有需要的小朋友分享一點關懷。如果有興趣了解詳情可以參閱香港救助兒童會網頁:www.savethechildren.org.hk 或致電香港救助兒童會捐款熱線查詢:3160 8786。
其實我們是有機會改變世界,令下一代有盼望的機會。


(照片轉載自救助兒童會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