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止學

書名:止學
作者:文中子
出版:好讀出版
年份:2013年

班固《漢書‧藝文志》說先秦諸子「九流十家」為:儒、墨、名、法、道、陰陽、縱橫、雜、農、小說,其中「小說」被視為學說而非流派。班固評述先秦諸子各家長短得失,綜論派別區分的整理,被認為是研讀華夏文化基礎最完整之作。

先秦諸子「九流十家」各有主題,建構中華文化思想,除小說家以外,其餘各家思考進路,好像都離不開「謀術」與「權術」方法。要知道謀術與權術如何開始是一門學問,但要明白如何止於至善則更加高深,隋朝大儒文中子的《止學》應該就是這學問的翹楚。

文中子原名王通,字仲淹,文中子為其諡號,外號亦稱王孔子。隋文帝時著有「太平十二策」,曾任蜀郡司戶書佐,蜀王待郎。其後離開官場,歸隱家鄉田園山水間,專心著書立說講學,過其優哉悠哉之活。隋室曾四度徵召回朝仍不為所動,以春風化雨之心講授《止學》太平之策。可能文中子淡泊功名,生活歸於平淡,所以在歷史上名氣不大,但門下弟子不少成就非凡,唐初名臣如魏徵、李靖、房玄齡等等為其弟子,被稱「河汾門下」,就是以《止學》為處事之基本而成大事。

台灣「好讀出版」這本《止學》由歷史學家馬樹全譯註,把《止學》分為十卷篇幅:智、勢、利、辯、譽、情、蹇、怨、心、修,包括適於古今處世各方面的節制原則。每篇文章內容由原文開始,以譯文對照加上句子譯評,最後以歷史典故講解原文意義,讀來趣味盎然。例如第一卷〈智篇〉就以抱憾而終的諸葛亮為例,講述《止學》「智有所缺」所指智慧中的聰明弱點,自以為是的聰明人應引以為戒。

如果當巧取豪奪成為王道,貪得無厭視為進取,節制卻被認為懦弱,最後會讓自己處於甚麼境況,是值得反思。在〈心篇〉開首所說「欲無止也,其心堪制。」可能就是《止學》精髓,適可而止,只此而已。

萬物靜觀皆自得,始於微觀,止於至善,是我對《止學》的理解。

10 則留言:

  1. 大智知止,小智惟謀。

    在這個花花世界,誘惑太多,要達到「止」的境界,相信要有一些歷練才能有所體悟!

    回覆刪除
    回覆
    1. Hi Jessica,
      同好多理論一樣, 《止學》都係知易行難, 歷練同智慧都係必備條件...
      不過我兩樣都好似冇乜, 唔知點算>.<!

      刪除
  2. 回覆
    1. 卡臣,
      又唔多似喎, 老子鍾意講"無為"...
      文中子就鍾意講"無謂"... 所以咪成日講適可而止...各有各醒目之處^^!

      刪除
  3. 奕山:

    閱你的文字一定要慢讀,才可嚐到箇中滋味.

    很喜歡這一句,「如果當巧取豪奪成為王道,貪得無厭視為進取,節制卻被認為懦弱,最後會讓自己處於甚麼境況,是值得反思。」

    回覆刪除
  4. 佛爺,
    謝謝您的欣賞... 至於會讓自己處於甚麼境況... 我也在反思中, 互勉^^!

    回覆刪除
  5. 奕山:

    我覺得凡事適可而止,不會過份地進取,咁就啱喇。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世純,
      雖然事隔千年, 但今日再讀《止學》仍然發人深省... 適可而止之道, 真係歷久常新呀-.-!

      刪除
  6. 民主即係吹水、選民前做秀,資本主义即貪得無厭。两者皆為「先進」社會基石。點死?

    回覆刪除
    回覆
    1. 嚴兄,
      人心千古不變... 但人生亦不外乎生老病死...
      笑死又得, 嚇死又得, 真係睇自己造化啦... 善哉善哉^^!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