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日 星期二

我負丹青

書名:我負丹青
作者:吳冠中
出版:三聯書店
年份:2005

宋朝文人黃庭堅說:「三日不讀書,覺面目可憎,亦語言無味。」如果讀書可以「修心」,看畫亦應該可以「養性」,是為文人之所好。文章作者以文載道,表達心中理念;繪本畫家以墨韻節奏,展示情感思想。兩者共通之處,應該是無論書、畫作品,都反映出創作人的修養學識和感情思想。
 
若不分門派風格概括而言,東西方畫作的基本分別,應該是東方畫作大多流露出獨特的筆觸感覺,這是一定程度上受到傳統文字書法的影響,也成為了東西方畫作的基本分別。這觀點可追溯元代書法家及畫家趙孟頫的「書畫同源」理論,即是書法與繪畫的基本原理應該是源於相同概念,而趙孟頫亦以書法之用筆繪畫,開展了中國書畫的境界。
 
縱觀中國近代畫家如徐悲鴻、張大千、趙少昂、關山月、吳冠中等等作品,便不難明白中國畫作神韻獨特之處。不同畫家風格各異自成一家難分高下,共通處應該是大多成長在動盪國土上,經歷不同磨練,成就出不同的藝術境界。本書《我負丹青》是吳冠中自傳,由童年家庭背景至晚年生活,亦收錄一些以往曾經發表的文章,對吳冠中畫作或中國近代繪畫藝術感興趣的讀者而言,本書可填補一段過去的歷史印象。
 
本書從介紹吳冠中的家庭背景開始,1919年出生於江蘇省一個教書而且兼職務農的基層家庭,中學畢業後想著工業救國理想及生活出路有保障,考上了「浙江大學代辦省立工業職業學校」電機科,卻在第一年暑假,認識了「國立杭州藝專」預科的朱德羣,從此改變了吳冠中的命運,也令中國畫壇產生了一位巨匠。
 
杭州藝專畢業後,以優異成績獲得「全國公費留學」繪畫第一名資格,於1947年前往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進修,至1950年畢業回國之時,雖已政權更替,仍可任職於「中央美術學院」,但回國後第二年其作品被評為「資產階級形式主義堡壘」,開始了可以艱苦經營來形容的創作生涯。其後於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期間,吳冠中更被禁止繪畫、寫作、教學,及下放到河北農村勞動,直至七十年代文革後期,才漸漸回復正常生活。事過境遷後被法國文化部授予「法國文學藝術最高勳位」及當選「全國政協常委」等等都已經是九十年代事情,黃金歲月的日子是被浪費還是被磨練,相信也可說是被命運昇華。
 
在上世紀動盪不安的大時代下,吳冠中仍致力堅持繪畫創作,探索東西方不同藝術語言的共通美學觀念,對中國畫的民族性現代化發展,有劃時代的貢獻。觀其一生早年經歷坎坷,苦戀家國至晚年,故事令人唏噓又帶點欣慰。
 
《我負丹青》是吳冠中寫於年過八旬之回憶錄,書內「前言」道出寫作原意:「自己寫一份真實的自己的材料,以備身後真有尋找我的人們參照。」完書之後數年於2010年辭世。(註:本書前言寫於2004年)文章以不同時期的生活段落為骨架,述說一位藝術家的人生旅程心事,字裡行間流露上世紀一代文化創作人對理想的堅持,如果能夠讓我們有一點反思,這可能是吳冠中留給後世最寶貴的一部作品。
 

6 則留言:

  1. 記憶中吳冠中拍成電影,由張震主演

    回覆刪除
  2. 小弟對畫畫完全唔懂,呢本書我老細房又有喎。 :O

    回覆刪除
    回覆
    1. 世純,
      連續兩本書你老細房都有?咁佢都應該幾鍾意睇書...你近水樓台,都應該睇唔小好野:)

      刪除
    2. 佢係幾鍾意睇書嘅,不過佢睇嘅嘢對我嚟講太深喇,我都係鍾情於八卦雜誌多D :p

      刪除
    3. 世純,
      都好...八卦雜誌好有創意架:-)

      刪除